首届新区大学生微视频评选大赛获得好评
曹玲
从繁华都市辗转小城市求学,克服心理落差,拥抱新环境,踏实治学;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校园工匠师用朴质的人生激励着一代代学子;不做手机的“奴隶”,请抬起头,重拾迷失的美好,体味人情冷暖……
拿起手机、DV、相机,大学生用3分钟的蒙太奇手法表达出最想说的话。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工委、舟山日报社共同主办,舟山网承办的以“我们的价值观”为主题的首届新区大学生微视频评选大赛落下帷幕。 12件作品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浙大海院的《更美的舟山,更好的你》、浙海大的《抬起头,放下手》获得一等奖。
这些原创作品,以学生视角,反映当下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故事有温度,情节接地气,传递出满满青春正能量。在大学生中多次引发“刷屏”风潮。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次大学生微视频评选大赛正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舟山报业传媒集团顺应“互联网+”发展新时代,坚守责任担当,创新发展理念,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为受众“量身定制”的一项有品质又接地气的传媒产品,也是集团融合发展、精准服务的又一创新实践。
“这些学生视角的励志片,生动展示了青年人的‘中国梦’,以小见大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文化自信,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活力,加强了舟山高校之间的联动合作。这是一次互融互通多赢的活动。”全程参与这项比赛的浙海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海坤如是说。
创新精神文化产品,讲好当代大学生故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精辟表达,如何深入理解并成为一种践行自觉,需要精神文化产品的引领。
9月12日,首届新区大学生微视频评选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我们的价值观”为主题,面向全市在读大中专院校学生,学生们可选择个人或者团队报名参赛。
学生们可以用手机记录身边那些触动人心的时刻,与他人分享短视频背后的故事,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剪辑出真正属于大学生的故事。
一时间,这项主题鲜明、又契合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赛事,引起了我市大中专院校师生的浓厚兴趣。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浙江海洋大学、开云在线登录-开云(中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职业技术学校、舟山航海学校积极力推这项赛事,鼓励并组织学生参赛。
大赛承办方舟山网牵头召开了多次协调会,安排落实赛事各项工作,建立大赛联谊群等工作机制,确保赛事有条不紊地推进。
最终,大赛共收到了25件作品。这些作品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画面精致。有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热点话题,如《抬起头,发下手》《更美的舟山,更好的你》等;有新文明风尚的倡导,如《物有所归》《诚信只在一念之间》等;有年轻人为追逐梦想的坚守,如《小小科研的大梦想》《匠心海大,坚守篇》等;有当前新区建设发展主题的体现,如《五水共治》《伏季休渔与休渔护渔》;还有述说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勿忘历史,传承红军精神》《我的NO妈》《寻找奶奶口中的“乌漆墙门”》等。
参赛选手(个人及团队)总人数达93人,选手年龄大多在20岁,其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5岁。
“微视频大赛,形式很潮,我们在学习专业之余,还可以展示年轻人GET的新技能,也实现了我们小小的‘导演梦’‘演员梦’,用我们的眼睛,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和故事,很有意义。”一位参赛选手告诉记者。
党的十九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邱伟表示,此次微视频评选大赛,正是做好了“融”字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知、践行创造了条件,为打造一批校园新媒体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工作室、创作一批贴近大学生特点的网络文化精品搭建了平台。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抢占高校舆论阵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此次大学生微视频评选大赛正是舟山报业集团主动回应“互联网+”的新形势,着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新需求,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提供的精准化产品和优质服务。
“当下,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发生了转变,这就需要更接地气、更入人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互联网+思政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华海坤说。
《更美的舟山,更好的你》以一位刚来浙大舟山校区就读的大四女学生为主角,讲述了浙大学生克服从大城市到小城市求学的心理落差,从一开始的各种不适应、自我封闭,到后来融入集体、打开自我,最后走进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新区、扎根海岛的心路历程。
该片作者匡胤隆告诉记者:“这个故事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其实说的也是自己。来舟山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舟山这座城市有着别样的魅力,现在已经爱上了舟山。”
身为学生党员,匡胤隆希望通过此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还告诉记者,他已打算在舟山创业。
浙江海洋大学的杨柯权和他的团队带来了《匠心海大,坚守篇》,讲的是,学校机械电子专业一位有着40年教龄的老教师,见证了时代变革、学校变迁,但他身上那份对专业极致的默默坚守始终如初,其人其事激励着一代代学子。视频中,学生们在这位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亲手做了一个小榔头,送给父母。
学生在哪里,思政的舞台就应该在哪里。这些学生故事朴实亲切,学生愿意看、有参照,思想政治教育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学生故事教育学生,把身边的小人物、微事件讲鲜活,使其可亲可信、可知可感。以真理引导青年学生,以真心润泽青年学生,为高校思政教育打开了新视野,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辅助教材。”华海坤说。
事实上,拍摄自己的故事和人,学生们激情高涨。即使在截稿和评选的那几天里,仍有不少学生致电主办方表达申报意愿。
好的文化产品,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此次微视频评选大赛还加强了在舟各大专院校之间的互融互通,加强了校地合作共建,有助于更好地为新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获奖的大学生微视频作品已上传至掌尚舟山APP“大眼微拍”,大家可点击收看。
创新传播理念手段,提升舆论引导力影响力
举办此次微视频评选大赛,对舟报集团来说是创新媒体产品、推进融合传播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传统媒体采编人员转型的一次练兵。
随着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传媒格局以及新闻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已成为传统媒体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舟报集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进一步办好报纸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建立微博、微信矩阵,推出掌上舟山APP,设立大眼微电影工作室,拓展城市电视。这些创新产品和服务,契合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形成了立体化传播的聚合效应,有效提升了党报的整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针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舟报集团联合有关部门和学校,开展了“党报进高校”系列活动,一方面扩大高校的党报覆盖面,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传递新区建设成就,助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党报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大学生发展需要,策划组织服务活动。
今年舟报集团还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新闻写作培训,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面对面授课,还组建了微信群,线上为大学生记者提供新闻写作指导与培训,目前已有400多人受益。联合浙江海洋大学和沈家门街道党工委开展“红岛登步”活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新基地。
举办微视频评选大赛,可以说是“党报进高校”活动的创新和升级,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媒体产品。它为大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也为“党报进高校”、扩大主流舆论在高校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新载体,为舟报集团采编人员运营新媒体产品创造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
承办此次大赛的舟山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微视频评选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用户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媒体人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明显提升,并以全新的姿态接受各项挑战。
传媒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舟报集团正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新闻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手段创新,着力培育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本领、善用新手段的新闻传播队伍,努力打造以党报为核心,渠道丰富、载体多样、产业多元、充满活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新型媒体集团。
(2017年11月28日舟山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