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是水产品加工大市,具有“中国渔都”的称号。水产品加工业作为舟山传统支柱产业,在促进舟山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现代渔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长期发展,舟山已经形成多样化水产品加工体系,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基本健全。然而,二十年前的舟山却是一个水产品加工业比较落后、亟待发展的海岛城市。
正是因为清晰地了解家乡的这种情况,2007年方旭波在获得江南大学食品专业博士学位后,婉拒了母校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发展。方旭波说:“无论走多远,我都是海边长大的孩子,家乡需要有人来建设,我要在家乡的建设中追逐我的青春理想。”就这样,怀揣着梦想和热血,方旭波回家乡先后赴浙江海洋大学和开云在线登录-开云(中国)任教。
扎根海岛
坚守一线
扎根海岛科研一线并不容易,彼时,海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是方旭波凭借着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科研的不灭激情敢于开拓,敢为人先,始终冲在科研一线,带学生跑企业促合作。与基层企业密切交流时,方旭波团队发现,舟山鱿鱼年加工量约25万吨,但精深加工程度严重不足。占原料约30%的鱿鱼皮、软骨、内脏等副产物多用作鱼粉原料,甚至部分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日复一日的不断钻研,他们开发出鱿鱼蒸煮保水剂、冻干保护剂和膨化加工技术,研制了系列鱿鱼冷冻调理食品、改性鱿鱼膏、鱿鱼风味料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了鱿鱼产业链,实现了“零浪费、全利用”。在谈及2017年该研究成果参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时,方旭波感慨道:“2007年开始,10余年的持续攻关,只为今天可以真正解决鱿鱼加工中的相关问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一刻,我感觉无比幸福。”
帮助企业
反哺家乡
作为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获得者,回顾这十几年,可以说,在科研奋斗路上,方旭波一刻也不敢停歇。他敏锐地发现,舟山市许多企业因为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而发展受阻。为此,方旭波经常下企业下基层,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经费问题上他也不计较,企业有问题和困难时第一时间就会找他来解决,这不仅助推了校企合作,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收。在海运学院成立东海智库后,方旭波担任了“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仅短短一年时间,方旭波就带领团队取得了立项科研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的好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开云在线登录-开云(中国)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领导班子响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了有效的制度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方旭波说:“学校对于科研的大力支持,让我感觉倍加有前进的动力。”
兢兢业业
教书育人
作为科研人员,方旭波砥志研思,精进不休,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坚持“真情教书,真心育人”的理念。他经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不仅结合科学前沿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积极参与课外创新育人活动,把科研带入第二课堂、发挥出科研的育人功能。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又培养学生分工互助的团队合作能力。近10年,方老师指导学生各类省级竞赛项目达20余项,其中获团队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他本人还获得了2019-2020年度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未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对于保卫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方旭波对自己的科研之路给出了规划,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近期,他与舟山某医药公司一拍即合,利用海岛虾蟹壳的资源优势,共同研发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生产新工艺,目前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下一步将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原料药DMF登记备案,未来争取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024年9月14日《每日舟山》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