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焕荣
本月中旬,开云在线登录-开云(中国)举办2025届航海类毕业生招聘双选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6家知名航运企业进校揽才,共提供相关岗位近1200个,吸引322名航海类毕业生前来参加,其中282名学生现场就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浙海职院培养的海员业务精湛、责任心强,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供不应求。”进校参加招聘会的舟山东方船员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波说,“每到毕业季,我都会亲自来‘抢人’。”
不仅仅在国内航运界,“舟山海员”在国际上也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舟山是海员大市,海员数量约4.8万人,占全省海员总数的60%。近年来,舟山始终高度重视海员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浙海职院、舟山航海学校等航海院校,紧密对接现代航运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新生态,培养了一大批素养高、国际化的新时代海员,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推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德技并修,培养精业敬业的高素养海员
通过雷达了解航行周围态势、操纵舵轮控制航行方向……记者走进舟山航海学校的 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实训室时,该校2022级船舶驾驶专业学生姜相泽正在操作台上进行驾驶训练。
“船舶驾驶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学习时很难到海上实践,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既能满足在校生的实训需要,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舟山航海学校副校长吴剑锋告诉记者,除了校内实训基地,该校还与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其运营的部分船舶,建设了一批“海上移动教室”,把课堂搬到实船上,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赴航运企业船舶接受专业技能指导,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是提升海员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早在1991年,舟山市政府就依托舟山航海院校,联合海内外航海院校、行业协会和航运企业成立了全国首个专业“智库”——航海教育咨询会,构建了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办学机制和多方评价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把行业标准、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教育教学实施的全过程。2017年,该市又牵头组建了长三角江海联运产教联盟,推动航海院校与航运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创建了“三段、三通、四融”的航海类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实训—实习—就业”的直通线式培养。
海员职业有其特殊性,一名优秀的海员既要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也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为此,近年来,舟山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航海院校打响海员匠人文化,切实加强学生航海工匠精神的培养。舟山航海学校创建“和正”航海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构建“一心、二艺、三专、四健、五美”的系统化德育体系,培养“形美、礼美、智美、质美、信美”五美航校青年;浙海职院实施“以海(蓝)润心”工程,通过大力推进省校院三级课程思政建设、成立“扬帆海韵”红色讲师团和“海德”宣讲团、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等一系列举措,培养学生热爱航海、服务航海的职业操守和家国情怀。
“德技并修,我市航海类毕业生自然深受企业欢迎。”舟山市教育局高教与职成教处处长钟王燕说,近年来,该市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4年达100%,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100%。
育训并重,做强做优海员培训
今年49岁的朱前防来自四川达州,是第一期舟山—达州海员班的学员之一。2019年10月,得益于两地共同发起的东西部劳务协作海员班,他与另外17名达州建档立卡贫困帮扶学员一起接受了机工业务培训,踏上了当海员、脱贫困的道路。“以前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送送外卖,出力多、挣钱少,现在做海员,虽然忙了点,但工作稳定,每月的工资也超过了一万元。”朱前防说。
如今,舟山已成功举办8期舟山—达州海员班,帮助226名达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退伍军人等实现技能提升和就业增收,既为西部山区脱贫提供了“星星之火”,又为东部海洋经济发展补充了人力资源。这是舟山做强、做优海员培训,赋能区域航运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舟山是海运大市,海员人才缺口极大,仅靠每年近400名航海类毕业生远远不够。”钟王燕说。为此,近年来,该市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浙海职院和舟山航海学校的师资、设备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海员培训内容,全力扩大海员培训规模,开展了船舶驾驶员等各类急需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更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区人员再就业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服务,实现了“量效齐增”。
据统计,截至目前,舟山共开设海员培训项目3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0门,累计培训海员超18万人次,年均培训海员超1万人次,培训量占全省“半壁江山”。
接轨国际,擦亮“舟山海员”金名片
去年6月,舟山海员林益军被任命为超大型货柜船“东方土耳其号”的船长,这是国内海员首次担任该职务。此前,这类超大型货柜船的船长均由外籍海员担任。除了林益军,“东方土耳其号”上还有10名舟山海员,巧的是,他们均毕业于浙海职院。
“这样的国际化海员,初期都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浙海职院航海工程学院院长汪益兵介绍,近年来,在舟山市政府的支持下,该校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标准,不断拓展合作伙伴,先后联合境内外企业创办了东方海外海事学院和万邦液货运输培训中心,并与乌克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分别合作成立了浙江—乌克兰国际海事学院和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建成了“一智库、三平台”的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政校行企合力全方位支撑国际化海员人才培养。
如今,通过东方海外海事学院,浙海职院每年至少培训境内外高级海员500人次;依托万邦液货运输培训中心,学校3年来共培训油化液货特种船高级海员5000多人次;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也顺利开班,首期招录学员18名。近几年,该校航海类毕业生境外(涉外)就业率也已达70%。迄今为止,共输送2500多名毕业生到30余家世界知名航运企业工作,航迹遍布全球100多个港口,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已成长为远洋船长、轮机长和公司高管。
汪益兵表示,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扩容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建立两岸三地航海教育联盟,构建国际化海员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开发具有舟山特色、可推广复制的国际通用海事教育标准,助力全球航运一体化发展。
(2024年10月29日《浙江教育报》头版)